惠安木雕源于汉文化的雕梁画栋,是与闽南地区“皇宫起”仿宫殿式大型传统民居的建筑雕刻相辅相成而流传至今的汉族民间艺术,精致古雅,构思巧妙,有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趣味。其融合了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既具有古朴淳厚,线条流畅,刚直简洁,人物造型端庄的中原痕迹,又具有南方雕刻文化细腻繁杂的工艺成分,是南派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2007年8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安木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名师艺人,可惜大多数只口碑流传其姓名,清代以前见诸文字的甚少,有所记载的主要是清代以后的名师。由于惠安木雕艺人成名后,并不固守本地,常常身怀绝技,远赴他乡甚至海外创业,因此,对他们的传承脉络的研究整理上难尽其详。但是,从有关文献、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和口碑相传的痕迹中,也可以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
2005、2006年福建省考古队开展了“晋江流域史前文化遗址”的专题田野调查,对惠安音楼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重点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排列较为规则的“柱洞”,证明了四千多年前,先民即在惠安滨海结庐而居,开始了朴素的木结构建筑和木构装饰技术。
明代设“匠户”张城筑寨,惠安木雕匠工不见于文献记载。清末民国时期,惠安出现了专业匠村,如“五峰石雕,溪底木匠,官住泥瓦”。清末民国重修的台北龙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等闽台名刹,都留下建筑“大木”与雕刻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宝遗迹。王益顺的高徒曾参加集美亭阁、重修开元寺、鼓浪屿菽庄花园等的重修木雕构件雕刻。台北龙山寺的建筑装饰可以说是木雕与绘画相得益彰的典范,多层方形横梁错落有致,或浮雕卷曲舒展的花瓣和叶片,或透雕变形却神似的珍禽异兽、或彩绘自然山水、花鸟虬技及浮雕云水波;托梁圆雕伸展双翼的男性飞天舞伎;撑拱或透雕与圆雕混用的双狮舞球、二龙戏珠及百鸟朝凤的图形,或彩绘古典故事、传说与神话的画面;垂花用圆雕、高浮雕及透雕的技法,多层次地收缩雕刻曲卷舒展的花瓣,垂花顶部有面兽身之物双足紧抓花瓣,其背驮巨翅长啄异形鸟。这里木雕艺术所营造的氛围极具震撼力,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意蕴,又出现古印度、古波斯与古希腊文化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主导下,惠安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木雕工艺匠师。自20世纪60年代始,惠安木雕作品如《吹萧引凤》、《岳飞出世》等先后被选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和意大利等国展示。改革开放后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惠安木雕越来越多地显示其不同凡响的大家风范,从家庭作坊的传统中脱颖而出,以超凡脱俗的气势登上神圣的艺术殿堂,得到中国雕刻艺术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中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更是赞叹“惠安木雕,世界第一”。一大批足可问鼎中国的现代木雕作品纷纷问世,如黄泉福的《祖国万岁》、《敢问路在何方》、《单刀赴会》、《皆大欢喜·18弥勒佛系列》、《天马行空·东方神马中国印》,郑国明的《霸王别姬》、《千年一浴》、《浩然正气》、《自在观音》,陈木林的《苏武牧羊》、《女娲补天》,孙文宏的《恒心》、《怡然自乐》,刘群伟的《刘海玩蟾》,庄国明的《闲憩》,孙文勇的《天伦之乐》;庄国明的《伟人毛泽东》、《弥勒举报》、《立莲观音》,在国内外先后荣获大奖,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海峡杯奖等等。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身怀绝技的木雕工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