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王”民俗剪纸画
时间:2024-10-15 点击:557次
“一剪王”民俗剪纸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特产。17c-起草官方网站_17.c-起草登录入口_我爱搞+52G.app
有关老北京的街头旧事,大都是那些京派作家用手中的笔刻画出来的,那地道的京腔京韵让人回味无穷。而眼前的这些老北京街头风俗,却是用刻刀刻出来的,那风情浓郁的剪纸画让人怀旧又充满了新鲜感。只不过这些剪纸的刻画者不是北京人,而是地道的宣化人。
他,就是号称京西“一剪王”的宣化工程机械厂的退休工人-王景文。
王景文的剪纸工作室被剪纸填充的满满当当的,有京剧脸谱、皮影脸谱、敦煌飞天、花香鸟语、《清明上河图》、《孔子行教图》等等。67岁的王老先生显的清瘦,但精神很好,思维敏捷。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从事美术、书法、摄影等工作,正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喜欢上了剪纸艺术。他曾多次向蔚县剪纸艺术家周永明先生求教,后来又通过出差的机会到大江南北学习剪纸,对我国南北剪纸可谓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并潜心研究民间剪纸的形态、剪刻和染色等改革问题,终于突破了“剪”和“纸”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将民间剪纸与中国写意画结合起来的新的剪纸艺术形式。
打开他那本古色古香的线装书《京华民俗剪纸百图》,就发现了它的不同。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全部是手工制作的,是一刀刀刻出来的,更是因为这本书里的剪纸与我们平时所见的剪纸完全不同,这时一种另类的剪纸。传统的北方剪纸多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乡土气息浓郁,图形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并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而王景文书中呈现的则是一种类似国画性质的剪纸。作者将中国写意画融入民间剪纸当中,阴刻、阳刻并用,镂空与线条同染,用品色染出具有国画风格的人物剪纸画,使传统剪纸表现出了复杂层次。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图中有用毛笔写的题跋,加盖了名章,还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人物剪纸画、书法、篆刻、留白,构成素净雅致的画面。
100页剪纸就是100幅图画。其中大部分是描绘老北京民俗的市井风情画,有冲茶汤的、卖蝈蝈的、焊洋铁壶的、吹糖人的、修脚的……还有一部分是表现宣化市井生活的,有压??的、炸年糕的、纳鞋底的、挂灯笼的、老头喝酒的,还有宣化牛奶葡萄……
京派作家邓友梅专门为书做了序,他在序言中赞誉此书:“寓继承传统与创造革新于一体,不论其剪刻技法还是表达的内容都既有其独特的成就。虽不敢说尽善尽美,但也算独具一格。艺术作品以独为上,称其为艺苑新花,当不为过”。
为使剪纸技艺发扬光大,王景文还成立了剪纸培训班,教授剪刻、点染技艺。现在他的徒弟们都能够刻染出比较成熟的作品。他的下一步计划是用剪纸的形式宣传古城宣化,推出原察哈尔省民主政府的旧址、清远楼、镇朔楼、拱极楼等名胜景观;还要尽快把将要失传的民风民俗以剪纸的形式记录下来。另外《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傩戏脸谱、川剧脸谱、五十六个民族婚俗、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等系列剪纸也在筹划中。
以刻刀做笔,记录将要失传的民风民俗,表达吉祥美好的愿望,是王老先生毕生的追求。他说:“我几十年痴迷于剪纸的魅力,悟出一个道理:剪纸艺术的真谛就是再现和塑造生活中的真、善、美。我要用毕生精力,让中国剪纸这个民间艺术登上世界文化艺术的大雅之堂,为剪纸艺术披霞绘彩,将剪纸艺术传承久远。”
临走时,王老先生特意交给我们一个文稿,是他专为此次采访撰写的,有两页横格纸,现抄录如下:
“我选择剪纸是为了让这一民间艺术走向大雅堂……因为我喜欢它,这种选择正适合我内心的一种需求,他能在生活中给我带来无限的乐趣。我经过多年的研究,琢磨如何在创新提高,经过多次的失败,从中找出成功之路。无论是失败或成功都无怨无悔。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除了物质需求、本能满足之外,还有心灵的饱满、情感的丰富、灵魂的升腾。拓展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幸福。生活不是没有快乐,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生活,在生活当中寻找快乐。搞剪纸不但弘扬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宣化发扬光大,更是我心情舒畅保持身体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剪纸和木刻、皮影如出一辙,以其单纯、宁静素雅和走向极端的独特面貌,远离喧嚣的世界。刻刀留下的痕迹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会使观众产生欣赏的欲望。我认为,作者创作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观众在欣赏你的作品时,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才算一件作品的真正完成。正如常言道:“世间总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要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