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饸饹面,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特产美食。
:饸饹面相传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由陕西郃阳县(今合阳)传入陇西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于“郃”字与“饸”字是异字谐音而得名。饸饹面是将用水和好的荞麦面或高粱面在饸饹床子上挤压加工而成。古老的饸饹床子都是木制的,先将木头雕凿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凹槽,其深度在10到15厘米,凹槽底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漏孔,漏孔直径约2.5到3毫米左右,孔数多达150到200个;其上有一个与凹槽大小相对应的压锤,用连杆连接在可以上下活动的固定支点上。一般情况下,整个饸饹床子是悬空并固定在煮面铁锅的上方。当面和好后,放入饸饹床子的凹槽内,用人的手臂操作压锤,则在床子的底部就压出了无数条滑溜溜、亮晶晶的饸饹条子,然后用刀截成20到25厘米长的条子,放入锅中煮熟即可。这里和面和的好坏是个关键,面和的太软,压出的饸饹条易断,成型不好;面和的太硬,不仅压起来吃力费劲,而且压出的饸饹条坚硬易断,口感不好。一般都是在前一天晚上将面和好,放置到第二天凌晨压制为最好。 饸饹面煮好捞出后,趁热用熟好的胡麻油浇拌均匀,放冷后盛入碗内,浇上汤,放上各种调料,就可以食用了。
饸饹面,可谓是陇西人的家常饭。家乡人喜欢吃面,更讲究面食寓意的文化。外地人更是喜闻乐见,凡去陇西者,非吃不可。
讲究面要筋、光、亮,汤要香、辣、麻、酸、稀。饸饹面的汤是由猪肉或牛羊肉臊子汤、木耳、黄花菜、鸡蛋、豆腐、胡萝卜片、蒜苗、香菜等为原料以及各种调味品,并用淀粉勾芡而制成。当你碗中盛入油光光的饸饹面,上面浇上调好的饸饹汤,放入适量的辣子油、芥末、醋、麻酱、蒜末等调料,纳入眼底的是色,扑鼻而来的是香,入口而去的是美味,吃起来色、香、味俱全,令人寻味,吃了还想吃! 由于饸饹面是用杂粮荞麦做的,荞麦含糖低,是糖尿病人的辅助降糖食品。因此,颇受这类人群的欢迎。 然而,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伊始,当时一碗2毛钱的饸饹面,还要收3两粮票。经历了1985年和1987年两度物价上涨的风潮,到了1992年的时候,饸饹面已涨到6毛一碗。这里有个十分默契的现象,从1997年到2006年,陇西饸饹面的价格总是跟着兰州牛肉面的价格上涨而上涨,例如,2007年到2009年,牛肉面的价格从3元挺进到4元,只用了两年,又涨到5元钱。而饸饹面亦紧跟其后也涨到此价位。从长远来看,物价不断上涨是趋势,然而涨幅和频率确实过高过快了,快到让人负担不起一碗面的程度了。尽管涨价不是问题,但人们都希望涨价能慢下来,特别是能与收入相对应。 否则,饸饹面虽好吃,但价格太高,人们承受不起,自然吃的人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