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饺是福鼎市前岐镇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小吃,因为是三种米合成的又叫“三合饺”。三角饺是用糯米、籼米、粳米三种米按一定的比例合成的混合米磨成米浆装在纱袋中用石头压干后用来做饺子皮,馅料选用瘦肉和肥肉配以香菇、青葱、虾仁等,佐以白糖、酱油和少许红酒,醉三四个小时,即可包成饺子。饺子在蒸笼里蒸熟后香气四溢,惹的大街小巷的行人垂涎欲滴,吃起来热腾腾的汤汁在口里四溅,馅料油而不腻,饺子皮既柔软有粘性又不粘牙,色香味俱全,口感极佳,独具风味,吃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据前岐镇退休老干部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任福建省省长魏金水、副省长叶松、高盘九等领导每次到福鼎都要尝一尝前岐三角饺。在闽浙边界福鼎、苍南、泰顺(市)许多乡镇的婚宴上它也成为一道比上的主食。
前岐“三角饺”的创始人名叫廖天贵,绰号“流涕贵”,出生于民国初年。廖天贵家里是做小吃生意的,在前岐镇当时最繁华的岐阳街中街(岐阳街112号)经营一家小吃店。廖家小吃店生意十分,父母忙不过来,廖天贵从小就在店里帮助父母跑堂,由于年龄小经常流着鼻涕满头大汗端着菜跑进跑出,老顾客就亲热跟他打趣叫他“流涕贵”,廖天贵也不生气,照样答应,于是这个绰号就叫开了,几十年后他的真名反而很少人知道了。廖天贵聪明勤劳,善于思考。成年后接过父母的营生,把小吃店打理得更红火。他想许多人喜欢吃饺子,也有许多人吃汤圆,但是有的喜欢吃汤圆却不喜欢吃饺子,有的吃饺子的人又不喜欢吃汤圆,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和顾客交谈,他终于明白,饺子皮煮熟后太硬不好吃,而汤圆皮是糯米做的会粘牙所以有的人不喜欢。于是,他用糯米、籼米、粳米三种米按1∶1∶1的比例合成的混合米磨成米浆装在纱袋中用石头压干后用来做饺子皮,这样做出来的饺子皮既柔软有粘性又不粘牙,他还对饺子的馅料进行改良,选用瘦肉和肥肉(按2∶1的比例)、香菇、青葱、虾仁等原料,同时对饺子的外形进行改进,将饺子的包皮不封密,中央留一个小口,三边捏成三个角,并把饺子的底部设计成金字塔形状,这样饺子放在蒸笼中是正立着,由于中间有小口既可以使青葱蒸熟后不会发黄还可以使香气飘出而里面的汤汁不会溢出,并且由于有了一个“出气孔”,即使到了晚上没卖掉里面的馅料依然新鲜,不会变味。
1936年郑丹甫、林时勉等人在前岐一带闹革命,廖天贵也秘密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为一位“红点户”(闽南语指专门收集情报的地下交通户),因为表现出色,四十年代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叫卖三角饺为掩护,出入国民党镇公所、茶楼酒肆、赌场、鸦片馆等刺探我党被捕人员关押地点及看守情况、国民党民团布防和调动动向等情报向党组织报告,并为各地党组织传递信息,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演绎了一段红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