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思台酥糖
时间:2016-03-16 点击:679次
散思台,位于辛集市区东十二公里处。该村原名雷家井,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朝天启年间。雷家井与相邻的毕家庄中间隔着一块高地,后因滹沱河发生水灾,冲散了两村居民。饱受水灾之苦的村民们,十分思念那块高地,水退后便聚集到这块高地定居,两村合二为一,名曰“散思台”。
散思台村因出产酥糖而远近闻名。相传,酥糖是从花生糖演变而来的。在战火纷飞、人人自危的战国时代,老百姓为远离战火、纷纷逃避,在逃命途中,为了便于携带食物,一些有钱人家将饴糖和花生加在一起熬煮,熬煮过后,再切成不规则的小块,于是出现了最早的花生糖。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步精工细作,又将芝麻选为原材料,渐渐制成了香甜酥脆、入口即化的花生酥糖和芝麻酥糖。《三国演义》里写有人向曹操进献了一盒酥糖,曹操随手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曹操外出后,主薄杨修耍小聪明,与众侍从分而食之。曹操回来后问起酥糖的下落,杨修说:丞相明明写的是“一人一口酥”啊!曹操表面很大度,哈哈一笑而过,杨修却因此埋下了祸根。聪明的散思台人取“一合酥”作为酥糖的品牌,巧借文学名著扬名。
散思台村生产酥糖始于清朝末年,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它以芝麻(或花生米)和食用糖为原料,做法是:先将芝麻(或花生)炒熟,磨成碎面,把食用糖熬成糖稀,二者按比例搅拌成焦黄的颜色。然后,将糖和芝麻的混合物擀成薄薄的片儿,再一层一层放好,切割成规整的长条,拧成麻花状,冷却后就可以食用了。成品酥糖大约10厘米长,呈层层粘贴的麻花状,外观焦黄酥脆。混合着油香和甜香的芝麻(或花生)酥糖,非常诱人食欲!一口咬下去,更是酥甜可口,回味绵长。
散思台酥糖不但色味俱佳,营养也十分丰富。中医认为,芝麻是一种滋养强壮药,有补血、生津、润肠、通乳和养发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说芝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脏,益力气,长肌肉,填髓脑”。《明医录》说它具有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等功效。晋代名医葛洪说,芝麻“能使身面光泽,白发还黑”。花生则具有扶正补虚、健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等作用。适当吃些酥糖,对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和头晕耳鸣等症者,还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