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家洼鸭梨
时间:2016-03-16 点击:985次
据辛集市志记载:“辛集市鸭梨以西王封、李同庄、西古营三村交界的潭家洼最驰名。潭家洼梨个头中等,卵圆形,色金黄,皮特薄,酥脆稀甜,香味浓郁,待梨发汗后,撕开梨把儿能一掰两半,此特点为潭家洼鸭梨所仅有”。历史上与深州蜜桃齐名,素有“深州大蜜桃,束鹿潭洼大甜梨”之称。
一、传说
据传,潭家洼鸭梨成为贡梨(御梨),始于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年秋天,一位河南滑县藉文状元到北京赴任,走到西王封村时,口干舌燥,见村西有一片梨树,顺手摘了一个黄橙橙的鸭梨,吃到口里,酥脆稀甜,抬头远望,成片的鸭梨树郁郁葱葱,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他认为这是一片风水宝地,决心长居于此,就在西王封村广富寺出家。其同僚都到北京受乾隆帝召见,唯独不见状元,乾隆大怒,经多方打听,才知道状元出家当了和尚,法名皎月。
皎月知道后,立即用毛驴车给乾隆送去了鸭梨,由于梨皮特薄,乾隆用手一拿,就出现了3个指印,龙颜大悦,连声说“好梨、好梨!”,至此,潭洼鸭梨就成了御梨。乾隆还赐给他一个大“福”字和“无尚能人”匾额,后刻在广富寺的石碑上,一直保留到上世纪50年代末。村内一些八、九十岁的老年人,还记得广富寺庙内有和尚挑着担子往北京送梨的壁画。
二、历史
西王封村现年90岁的郭前广老人,合作化后一直在林业队当技术员,据他介绍,他记事儿的时侯,潭洼有三趟南北走向的老鸭梨树,周边也全是鸭梨树,总面积大约有300亩。这一带土质沙白,全是流沙,有的村民称“无底沙”,所产的鸭梨皮特薄,含糖量高,香味浓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每年秋分以后,天津客商就到西王封村收购鸭梨,当时的包装是盛200多斤的大竹篓;70年代是“天津鸭梨出口基地”之一。
据多年在林业队上班的村民说,潭洼鸭梨皮特薄,10月份,鸭梨发汗后,包装出口梨时要特别细心,手指不能接触果面,稍不注意,包梨的纸也会把果面划伤。
潭洼鸭梨从梨把一撕两半的特性,村民们是这样说的,鸭梨发汗后,不是每个梨都能从梨把一撕两半,但是从大头掰,基本上都能一掰两半儿。
三、现状
1984年生产队解体以后,西王封村近千亩果园全部分到各户种植,到90年代末,由于特产税任务重,鸭梨价格下跌等原因,一部分农户放弃管理,一部分农户改种木材树或粮食作物。现在留存的仅有李同庄与西王封交界一带的潭洼梨,有800多棵树,树龄都在150——200年以上。由于采用现代的管理措施,如:套三层袋、大量施化肥、大量浇水、个别户使用膨大素等,致使品质和口感虽好于其它地块,但也不是60年代的品质。
四、计划
1、提高内在品质。推出潭洼鸭梨品牌,首先要恢复潭洼鸭梨品质,我们聘请河北农大教授做常年技术指导,施用有机肥,控制挂果量,推广套单层袋,延长生长期、土法储存发汗等措施,提高鸭梨含糖量。
2、扩大种植规模。在原潭家洼一带,通过土地流转,成方连片开发种植小鸭梨树。
3、挖掘历史故事。增加文化底蕴,加强对外宣传,制成小册子,在网上、新闻媒体上宣传。
4、设计精美包装。把精品梨做成礼品梨,明码标价,打入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