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典毛笔
时间:2016-03-07 点击:716次
桂林有句童谣“黄昌典,买笔不用选”,说的就是光绪戊戌年间开设的黄昌典笔店。什么样的工艺让黄昌典毛笔拥有这样的口碑——用料选“乌尖”,工序“一整”再“一清”。
此“乌尖”即紫毫,100张上好山兔皮仅能提出二三两“乌尖”,如此昂贵的紫毫,常被黄昌典毛笔用于制作书画笔和小楷笔。在黄昌典秘抄本中有“小尾勾尖,一整一清,揉至寸口,方可放心”的要诀,可见其做工精细。
“小尾”指黄鼠狼尾巴毛,“尖”指“乌尖”,两者按比例搭配;“一整一清”是关键所在,“整”是把笔头搓揉一番,将笔尖上的杂毛提净,一般笔店经过“整”这道工序就算完工,但黄昌典毛笔则不以为然,定是要把笔再“清”一次,仔细检查是否还有岔毛或不妥的地方,尽管这样清一次需要多付整笔工资50%也在所不惜。精益求精的黄昌典毛笔,集尖、齐、圆、健四大特点,用起来得心应手。
如此“妙笔”却一度在桂林市场上难觅踪影。原来,上世纪90年代以后,老制笔工陆续退休回家,传统制笔后继乏人,市面上也没有专门卖黄昌典毛笔的门市部,造成了黄昌典毛笔只闻其名而不见其笔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