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漆器
时间:2016-02-28 点击:652次
福州漆器相传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已有生产,艺人继承我国优良的髹漆传统,吸收各种不同的装饰技法,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鼓楼地区著名的漆器艺人沈绍安对已经失传的“夹胎”技法加以改进,并逐步完善脱胎漆器制作方法。民国时期较著名的有林钦安等数十家。由于都是个体手工艺作坊,分散生产,漆器艺人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受到限制,产量少,大型的装饰品更为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研究机构,由专人研究设计造型和配制包漆等,因而漆器艺术达到高水平。如有名的各色闪光、磨漆画以及仿铜、仿陶、仿瓷等,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研究试制成功的。
脱胎漆器的最大特色是用脱脂髹漆的技法制成。所谓“脱胎”,就是在木胎和泥胎表面,用多层夏布或绸布以漆褙上,连上两道漆灰料,再脱去内胎,便成为脱胎漆器的雏型。然后再加上几十道填灰、上漆、打磨和阴干处理等工序,即成半成品,这在漆器行业上叫“地底”。最后,再配上彩漆和各种装饰,便成为成品。用这种技法制成的漆器,轻巧异常,质地坚固。一般碰不坏,跌不破,也不易变形、落漆、掉色。脱胎的茶具、餐具,用来泡茶盛汤,与瓷器一样有实用价值,比瓷器更为轻巧耐用。
福州脱胎漆器,不但坚牢实用,造型别致,装饰多样,色彩明丽和谐,且品种繁多,据估计有一千多种,大型的、高级的有屏风、挂联、围联、大花瓶和人物塑像等。
1958年,在鼓楼区五一北路成立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该厂先后多次参加世界各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参展作品屡获金奖和其它奖项。1986年,该厂为香港宝莲寺制作高达2.8米的《四大天王》脱胎佛像。1987年,该厂生产的“地球牌”产品晋京参展,获国家金杯奖。至1990年,先后为日本制作高3.1米的《力士金刚》,其他作品有《仿西汉雕填纹瓶》、《大孔雀纹嵌瓶》列为国家珍品被收藏。
1991年,通过技术改革,使用机械进行印纹、喷漆,改变过去全凭手工制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