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圩酥梨
时间:2016-02-25 点击:723次
春季,八公山下郝圩村一带的万亩果园梨花飘雪,树冠恰似朵朵蘑菇云,花浪相叠簇拥成海,澎湃汹涌。惹来游客结伴赏花,小鹿般穿行于树下,红的衣,绿的衫,飘逸的头发,跳动的身影,不觉中也成了花中的景。淮上名山,有了梨花的装扮,成为城里人踏青游春的首选。到了秋天,万亩果园株株粗大的梨树上挂满金灿灿、黄澄澄的大酥梨。放眼望去,一望无际,令人心矿神怡,垂涎欲滴。幽绿的叶,澄黄的梨,绿中掺着片片黄,黄中映着丝丝绿,黄绿互相掺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五成群的姑娘小伙儿,哼着歌儿,挎着篮儿,收获着成熟的果实,更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八公山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寿县城北。山下拥有耕地1.2万亩,其中林果9000余亩,是安徽有名的
“万亩果园”,主要果树品种为“八公山”酥梨、“安农”水蜜桃。八公山酥梨又名“郝圩”酥梨,原系淮北砀山品种,栽植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八公山下的郝圩、张管一带山体坡度小,且面临淮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形成了宜于果树生长的独特生态小气候,使砀山梨的优良品质得到大大提高。八公山酥梨呈圆形,皮黄,有蜡质光泽,果肉白色,其主要特点是:皮薄肉嫩,色正形俏,食之无渣,酥脆爽口,味甜多汁,弹指皮破。八公山酥梨含可溶性固形物12—15%,生吃、熟吃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更兼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酥梨具有止渴生津、祛热消暑、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滋阴降火等功效,被中医称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梨乡老人多长寿,据说与这里邻里之间窜门子不端茶拿烟,只拿梨果招待有关。确实,八公山下亲朋往来喜欢送上两袋好酥梨,这里的人家早晚煮粥总爱削上几片酥梨,游客都说八公山的姑娘小伙俊美,恐怕与常吃酥梨不无关系。
八公山酥梨8月份开始成熟,单果均重250克,最大可达900克,而贮藏,可贮至次年4月,年产量5000-6000吨。1989年,八公山酥梨在全省水果评选会上被评为“安徽省优质水果”;
1991年,在全省同类水果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97年,再次被全省水果评选会评为“安徽省优质水果”。
作为百年老字号,八公山酥梨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原寿县城关镇党委、政府大力开发“万亩果园”,使之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林果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凸现,群众种果积极性不断提高,八公山酥梨和安农水蜜桃知名度也越传越远。其间,涌现出一批以李文林、李攀为代表的果树种植、育苗大户,八公山酥梨的品牌响亮一方,并培育出“安农”水蜜桃品种,1994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列入《中国科技大全》。果农自发成立的林果协会,会员达到800余户,所生产的八公山酥梨、安农水蜜桃远销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苏、沪、杭、合肥等城市,深受顾客青睐。
八公山古以淮南王刘安率八公炼丹求仙而得名,今却因盛产酥梨而扬世。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旅游兴县”战略,依托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大力实施林果旅游工程,切实做好酥梨大文章。一是下大气力整治环境,搬迁林果区的工业企业,还青山绿水白云。二是加强与科技部门的长期合作关系,提升八公山酥梨的科技含量,实现林果的更新换代。三是整合优势资源,把土地向规模种植大户集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增加果农效益。四是做大做亮品牌,进行产品绿色无公害认证。五是实行产工销一体化,建立恒温库,实现反季节销售,增加果品的附加值。六是开发梨乡雪海、廉颇墓、刘安墓等景区景点,开展融赏花品梨、寻幽探古等为一体的“农家乐”、“农家游”活动,举办梨花节、桃花节,使昔日破旧的穷山沟,如今成了游人注目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