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特产介绍
-
篆刻
民国期间,台江地区上杭街一带有陈焕章、马玉山、集奇文等几家刻印店较为有名,其所刻印章不但有秦篆,也有钟鼎和籀文,其间篆刻名手,惜均湮没无闻。70年代,台江区篆刻家周哲文,创作《毛泽东诗词四十三首印谱》,由北京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日三国文字对照出版,发行国外,并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礼品。1980年,周哲文应 详细
-
福州纸伞
福州有一俗语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的包袱中都有伞,可见伞是福州人生活中常备的一种日用品。福州制伞历史悠久,本地所产的伞还有一段渐为人淡忘的历史:它一度被称为国伞,也曾在公私合营的福州中国国货公司设专柜经营。据文史资料记载,福州制伞始于晚唐,至清朝中叶已进入繁盛时期,当时福州设有三山伞行和三山伞骨 详细
-
福州软木画
福州软木画,又称木画,福州独特工艺品,与福州脱胎漆器、纸伞合誉为福州三宝。福州软木画是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以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闻名于世。软木画色调古雅纯朴,形象逼真,画面犹如宋人笔意,意境深邃,远奥高古,清奇可爱,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作品行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 详细
-
闽菜
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鼓楼区菜肴为闽菜三个流派中的主要代表,花样品种在两千种以上。南宋时,地方安定,北方许多权贵迁来福州(主要是鼓楼地区)定居。他们带来苏杭雅菜的烹饪技术,在城里开设许多菜馆,以适应达官贵人之需要。五口通商后,外国商人和为洋行服务的广东人大量前来,他们讲究吃喝。于是福州菜又加上京广烤 详细
-
福州煎饼
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是用面粉和玉米粉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方形,疏松多孔。折后为长方形,为粗粮,耐饥饿。 详细
-
芋粿
芋粿,是福建福州、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的著名汉族小吃品种。它是用芋头擦成丝,加调料以及米浆蒸好切块,再经过油炸制成的一种食品,是福州人早餐和点心不可或缺的一道小吃。芋粿(福州话),又称芋粄(客家语),为中元普渡时之米制食品,先以糯米研磨之米浆压干后,再和芋头去皮切成丝及油葱香料搅拌,再细分约巴掌大小一 详细
-
蛎饼
蛎饼(diā-biàng福州方言),又叫海蛎饼,福建福州汉族传统风小吃,具有浓郁的福州味,与众不同,名闻遐迩,魅力所在。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食用。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鼎边糊,一干一稀,风味佳美。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成品为圆形,色呈 详细
-
鱼丸
鱼丸是福州、闽南、广州、台湾、江西抚州一带经常烹制的汉族传统名点,属于粤菜或闽菜系。亦名水丸,古时称氽鱼丸。因为它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沿海人们不可少的海味佳肴。湖北省嘉鱼的传统鱼丸。因为产地草鱼的品质好,嘉鱼鱼圆因色泽洁白,口感细腻,鲜香滑嫩,深受人们的喜爱。2014年国家质检 详细
-
卤面
卤面,福建汉族传统风味小吃。是由各种配料做成卤汤与面团混起来的。口味香甜、滑润、浓郁,是福建省南部沿海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人民逢年过节,或喜庆寿诞请客的礼食。现在饮食行业,已把卤面列入一项名点。 详细
-
扁肉燕
扁肉燕是福州传统的汉族小吃之一,据说这道菜还有一个典故,有平安吉祥的喻意,因此在本地节日和婚宴上必不可少一道菜肴。家家户户都会做,只是在馅料上略有差异,全凭个人的喜好,做起超简单,蒸、煮两相宜。制作燕皮是一道非常繁锁的过程,而且是全手工做的。做燕皮老板和我同住一个小区,近水楼台先得月,皮就买新鲜好做 详细
-
鼎边糊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福建福州汉族著名佳点,风味小吃,与肉饼等配食,为当地早点佳品,一直流传到海南、台湾等地。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汤中,煮制而成。锅边糊简称鼎边糊或料棵,福州人都叫鼎边糊,是福州的大众小吃,如果佐以蛎饼,更加可口。锅边糊始于何时,无从查考。有说古时有 详细
-
福州绸花
福州绸花原称草花,已有百年历史。在福州一带,凡梳髻的妇女,都喜欢在发髻上插缀绸花,以添风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制花业得到人民政府的关怀扶持,建立制花工厂,福州市工艺制花厂厂址在鼓楼区光禄坊花仓前。产品先后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会。福州绸花分为瓶花、胸花、装饰花、盆花等四大类。瓶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详细
-
福州角梳
福州角梳历史悠久,早在200多年前,福州已出现角梳行业。70年代,在福州北郊浮仓山发掘的南宋黄日升墓,出土的随葬物中已有角梳,足证福州角梳至少有700年以上历史。福州角梳的特点是美观耐用,滑润而不挂发,去污而不沾,解痒而不痛。在1933年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福州角梳与脱胎漆器、纸伞同得应届奖,被称为三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