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特产介绍
-
荷包鱼翅
荷包鱼翅是福建福州汉族传统名菜,属于闽菜系。该菜是聚春园第二代闽菜大师强祖淦的杰作。强曲曲继承其叔父强祖淦的技艺,且精益求精,这也是他1983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厨师的代表菜之一。此菜形如荷包,美观雅致,特点是鱼翅软滑透明,味道清醇荤香。 详细
-
鸡茸鱼唇
鸡茸鱼唇是福州传统名菜,以海产中的珍品鱼唇去腥后加绍兴酒腌醉,用刀背将鸡脯肉剁为茸状,烧成鸡茸汤,放入鱼唇烘烩,撒上火腿末即成。此菜色泽雪白,鱼唇软糯,富有胶质,鸡茸香醇,味鲜爽口,是高级宴席中必备的大菜。鱼唇是犁头鳐鱼嘴唇肉的干制品,脆嫩、味鲜、胶质丰富。肉米鱼唇、鸡茸鱼唇、宝玉鱼唇是福州地区喜庆 详细
-
南煎肝
南煎肝是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闽菜系。猪肝要切得比较薄,因为这道菜猪肝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要保持新嫩的口感在锅中停留的时间就不能长,所以要让猪肝保持鲜嫩口感的同时又要充分熟透,切得比较薄是关键之一。最后加入麻油是点睛之笔,麻油最后加香味会更加浓郁。 详细
-
福州线面
福州线面是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州面线起源于南宋时期。生产福州线面较为有地理标识的产地有连江丹阳、福州后屿、闽候等地,它以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而闻名,但随着街区改造和传统工艺的不便产量减小很多(现在有制面机,但真正好的还是手工线面)。选精白面粉为原料,佐以盐、薯粉、生油,调匀拌 详细
-
宝剑牌小刀
由李松皋创于民国35年。1956年联合26户小刀生产个体户建立台江区小刀生产合作社,同年转为地方国营福州市小刀厂,随着设计与工艺不断更新,生产有两开、四开、六开甚至十一开等各种多用途的小刀,外壳装饰用料有青铜、黄杂铜、电镀、牛角、桔红木、有机玻璃刻花、赛潞洛浮花、塑料胶合和铝合金等多种花色。其特色是用料优良 详细
-
牡丹牌富贵绸伞
由刘棣生创于民国33年。曾在中国国货公司和中亭街观歧巷复祥和棉苧店设专柜经营,绸伞用料精致、设计高雅、色彩艳丽,备受用户欢迎。产品畅销国内各主要城市和台湾、南洋群岛等地。曾在江西特产展览会获优秀奖。1956年、1963年又先后获福州市人民委员会授予名牌产品称号。 详细
-
杨常利双喜牌纸伞
由杨大坤创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后人杨荫梓继业后在台江中亭街(今八一七南路)设门市部经营,产品行销国内外。其产品特点是选料精良,工艺考究,设计精美,伞面采用油画、彩画、喷印、绢印等方法,描绘各种花鸟、山水、人物,既具有实用性,又有很高艺术性。民国4年(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优胜奖;民国22年在 详细
-
福州刺绣
福州刺绣又称榕绣,据福州市手工业局1955年初《福州刺绣业调查报告》载,榕绣在清朝中叶就很发达,民国18年为全盛时期。它有丝绒绣、金线绣、手绣、机绣之分。针法多样,技艺精湛,色彩艳丽,富有艺术性。产品有服装、手帕、鞋面、被面、枕套、帐眉等日用品;有神衣、彩牌、屏幛、神象挂幅等宗教和迷信用品;有戏剧、舞台演 详细
-
魏南林皮鞋
魏南林店址始设于台江中选路91号,原称南林皮鞋店,由日本人创业经营。民国11年,日人回国由其职工魏冠洪折价承受自行营业,改称魏南林。其所产脚掌牌皮鞋因量脚造型,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适脚、防潮、耐用、美观等特点,除行销国内各大城市外,还出口南洋、新加坡、美国等地。1956年改称公私合营福州皮鞋厂,1956年和 详细
-
李道环神画
李道环(住横街巷)的神画,其所画神像,如王爷、判官、无常、皂隶,无不形神兼备,威而不丑,而且画中骏马、马夫、皂役、大班俱全,形象迫肖。福州市多数神庙及小巷墙壁上神画,多出于其手笔;台江地区铁线弄、总管巷、王爷亭、兴化埕等地壁画,也是其所作。 详细
-
“虎标”万金油
虎标万金油,芳香通窍,祛风止痒,清凉辟秽。用于蚊叮虫咬,皮肤发痒,头痛鼻塞。虎标万金油的药方是起源于古中国宫廷的草药秘方,之后由胡文虎及胡文豹的父亲传授给兄弟两人。文虎凭他精明的市场策略,把虎标万金油开拓成为家喻户晓的良药。近百年来,虎标万金油的显著疗效,已为超过75个国家的广大民众所确认。虎标万金油 详细
-
台江泥塑
与茶亭街南面相接的河口嘴北端,聚有几十家泥塑店,形成泥塑一条街,用塘泥制作各种儿童玩具和人物、动物形象,用纸模制作假面具(俗称花花面壳),造型维妙维肖,形象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闻名遐迩。 详细
-
舞龙灯
明清以来,舞龙灯是台江地区群众最爱的民间游艺之一。龙灯按龙的造型,用竹、木、布扎成,体长20~30米,分龙首、身、尾,共9节,龙身占7节,内心用以点烛,每节支以棍子,撑棍即舞,另有龙珠一颗,珠引龙舞。民国时期,台江地区沧洲飞云堂制作的龙灯,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在龙灯的节与节之间的联结上,用小指粗细的藤条, 详细